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8月失信黑名单月度分析报告
2018年8月,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新增失信黑名单信息336,884条,涉及失信主体 288,827个,其中法人及其他组织77,010家,自然人 211,817人;8月份退出失信黑名单主体214,036个,其中法人及其他组织68,595家,自然人145,441人。
本月更新的重点领域失信黑名单包括失信被执行人、工商吊销企业、海关失信企业、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安全生产黑名单、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涉金融严重失信人等(见表1)。从数量上看,新增失信黑名单仍主要集中在失信被执行人和工商吊销企业。与7月份相比,工商吊销企业增量环比降幅最为明显,下降58.55%;失信被执行人、海关失信企业的月增量分别环比上涨30.76%和11.11%。从地区分布看,全国多数地区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绝对数量较上月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江苏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数量增长幅度较大,宁夏已连续四个月为全国各省份中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属地占比最高的地区,江苏是失信黑名单退出数量最多的地区。
本月重点聚焦的失信问题包括非法社会组织、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企业和黑中介、互联网违法犯罪、集资诈骗P2P平台等。其中,29家P2P平台被立案侦查,近七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民政部公布第六批非法社会组织,涉及30家组织单位;住建部公布20家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名单;公安部公布9起打击整治网络乱象典型案例,知乎、拼多多、360搜索均上榜。
一、新增失信黑名单情况
从失信黑名单主体性质看,本月新增失信自然人 211,817人,占新增失信主体总量的73.34%,新增失信法人及其他组织77,010家,占新增失信主体总量的26.66%。与7月相比,新增失信自然人数量上涨29.01%,而新增失信法人及其他组织下降35.12%(见图1)。
从失信黑名单类型来看,工商吊销企业月增量环比降幅最为明显,下降58.55%;失信被执行人、海关失信企业的月增量分别环比上涨30.76%和11.11%;限制乘坐火车民用航空器名单月增量环比下降10%(见图2)。
从地区分布看,本月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为江苏、广东、河南、山东、浙江。全国多数地区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绝对数量较上月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江苏新增失信企业增长幅度较大,增长近60%(见图3)。
从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属地占比来看,比例较高的省份为宁夏、江苏、河南、西藏、福建。其中,宁夏新增黑名单企业属地占比最高,达到1.671%,且已连续四个月为全国各省份中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属地占比最高的地区(见图4)。新增失信黑名单企业属地占比最低的五省份为青海、陕西、甘肃、内蒙古、吉林,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见表2)。
二、失信黑名单整改退出情况
从失信黑名单主体性质看,本月退出失信法人及其他组织68,595家,占退出失信主体总量的32.05%,退出失信自然人145,441人,占退出失信主体总量的67.95%。与上月相比,本月失信黑名单主体退出数量增长14.28%(见图5)。
从失信黑名单类型来看,本月工商吊销企业退出数量降幅明显,环比下降42.98%;失信被执行人及海关失信企业退出数量有所增加,分别上涨61.69%和36.36%(见图6)。
从地区分布看,本月退出失信黑名单企业绝对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为江苏、浙江、河南、宁夏、广东。其中,江苏退出黑名单企业19,670家,浙江退出黑名单企业11,390家(见图7)。
从本地区黑名单企业退出率来看,退出率较高的省份为宁夏、江苏、浙江、河南、内蒙古。在失信黑名单企业退出数量和本地区失信黑名单企业退出率两个指标上,江苏、宁夏、河南、浙江均位居全国前列(见图8)。
三、重点领域失信特征分析
失信被执行人:本月新增失信被执行人信息295,476条,涉及失信主体247,542个,其中法人及其他组织36,931家,自然人210,611人。从地区分布看,本月新增失信被执行人企业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为江苏、广东、浙江、河南、福建(见图9)。从涉案金额看,78家企业涉案金额在1亿元以上(见表4)。从新增失信被执行人记录数量来看,新增失信被执行人记录3条以上的企业数量为2791家,其中20家企业新增记录超过50条,单个企业新增记录最高达609条(见表5)。
工商吊销企业:本月新增工商吊销企业38,353家,主要集中在江苏、河南、广东、宁夏、山东等地区,其中江苏占比高达56.90%(见图10)。
海关失信企业:本月新增海关失信企业10家,分布在广东、辽宁、江苏、陕西四省,其中广东7家,占比70%,其余三省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