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失信”案频发为哪般? 法院开展专项清理

发布时间: 2017-11-24  来源: 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分享到:

近期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强调,要加大对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失信行为惩处力度,将危害群众利益、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等政务失信行为作为治理重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则对失信被执行人规定了11类37项联合惩戒措施。其中明确,在职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确定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失信情况应作为其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参考。

  “新华视点”记者发现,在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系统中,被纳入失信“黑名单”的“官员失信”案件目前超过1100件。失信分为政务失信和个人失信,债务主要体现在工程款、借贷款等方面。

  法院开展专项清理

  不履行法院判决的“失信”官员,长期以来都是各地法院执行工作的难点

  陕西商洛商州区人民法院近日公布一份失信老赖“黑名单”,其中包括商州区安监局副局长吕某某、商州区运管所职工邢某等8名公职人员。这些公职人员涉案标的为400万元,最高达288.6万元。

  据了解,不履行法院判决确定的支付、赔偿等义务责任的党政机关和公职人员,长期以来都是各地法院执行工作的难点。从2012年3月起,各地法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党政机关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专项积案清理工作,重点治理“官员失信”现象。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3年,广东全省法院共清结党政机关为被执行人的积案3829件,执行到位标的额141.35亿元;去年又清理以党政机关等为被执行人的积案77件,执行到位金额1.61亿元。广东湛江中级人民法院曾通报764件未执行到位“官员失信”案件,累计欠债超过18亿元,其中不少欠款用于盖楼购车。

  一些地区通过公开曝光等方式,督促包括公职人员在内的失信官员履行义务。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人民法院今年10月底公布一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就包括5名来自巴东县纪委、巴东县地税局等单位的公职人员,总债务额度为58万元。

  基层办案人员介绍,纳入失信“黑名单”的被执行人,履行完相关判决义务责任后,就会按程序将其撤出“黑名单”。仍处于全国法院失信“黑名单”,意味着仍未“偿清”相应债务。

  官员因何屡屡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