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唤醒“信”资本
小微活,就业旺,经济兴,做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责任重大。深入开展“信易贷”工作,是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做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为纾解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各级政府、银行、保险、信用服务机构等协同合作,通过搭建平台、共享信息、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等,唤醒中小企业信用资本,着力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小微企业融资可获得性日渐提高,企业、银行、政府共赢的局面逐步扩大。
——题记
2020年伊始,不少企业摩拳擦掌开始新一年的业务计划,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却打乱了他们的脚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业务几乎陷入停摆状态,这个冬天仿佛比往年来的更加寒冷。万千民营企业,不论是生产经营停滞,转产防疫物资,还是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产能,对资金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真是雪中送炭!有了这笔贷款,企业新购入的设备就能投入生产了!”今年2月,浙江省湖州汇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收到湖州银行南浔支行75万元低息流动资金贷款后,激动万分:“现在原材料采购需要现款,有了这笔流动资金,能减轻我们不少压力。”
得益于湖州银行推出的“抗疫贷”系列信贷产品,湖州这家专门生产医用防护服面料的企业紧急新增一套脱脂牵伸设备,投产后日产能由原来的1.5万米提高到2.6万米,可制造6500套医用防护服。“之前企业的资金不足以支撑产能扩大,这下资金到位,我们新购入的设备也有了用武之地。”
中小企业活,则中国经济活。面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占据我国经济的大半壁江山,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资需求也日益增大。但是他们普遍缺少可抵押资产,也难以承受高额的担保费用,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拦路虎。“充分挖掘企业信用信息价值,大力推动企业信用资产变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剂良方。”在2019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
为纾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各级政府、银行、保险、信用服务机构等协同合作,通过搭建平台、共享信息、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等,唤醒中小企业信用资本,着力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小微企业融资可获得性日渐提高。
信用、信息“两缺”
中小企业难越的“高山”
作为经济的“毛细血管”,中小企业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促进就业的主渠道,更是经济新动能培育的重要源泉。总的来看,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亮眼数据的背后,民营经济的发展也面临不少辛酸。对于现阶段的困难,有民营企业家形象地称为“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其中,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切肤之痛,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据2019年中国供应链金融高峰论坛上公布的工信部数据调查报告显示,33%的中型企业、39%的小型企业和41%的微型企业融资得不到满足。资金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人才、设备、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无不需要充沛的资金支撑,如何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充分激发中小企业活力,进而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受到经济社会广泛关注。
传统金融的本质是信任,然而小微企业普遍面临信息、信用的“两缺”现状,也就导致了银行难以准确评估其风险,由此带来的信息不对称成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融资难,难在无抵押贷款;融资繁,繁在信用评级手续;融资贵,贵在贷款链条长。”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认为,小微企业融资“一难二繁生三贵”,只要不推倒“多米诺骨牌第一张”,连锁效应就会继续。
若想拿走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多米诺骨牌”,首先需要厘清小微企业的特点和在融资方面的弱势。
小微企业相较于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外资企业,具有资产规模较小、固定资产少、抵押物不足,以及抗风险能力差、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担保等与生俱来的特点。有业内人士分析,小微企业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在生命周期方面,存在初创风险。当一个企业新成立,处于小微企业阶段时,平均存活时间较短。二是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控制人风险。小微企业的企业治理能力和机制相对较弱,实际控制人自身的行为对企业风险影响较大。三是在资产状况方面,存在资信风险。小微企业资产以轻资产为主,账面价值与变现价值存在较大差别,比如,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知识产权对企业自身来说价值非凡,但变现渠道较少,变现价值难以估计。四是在产业链方面,存在行业风险。小微企业多处于产业链末端,受经济波动、结构调整冲击较大。五是在现金流方面,存在回款风险。小微企业资金链条普遍紧张,短债长用,交易对手拖欠账款严重对小微企业现金流影响较大。
重庆仁真建材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几个月的停产让公司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凭借纳税信用B级申请到的70万元贷款,让这家公司缓了一口气。
“贷款资金10分钟就到位了,有了资金,我们就可以着手准备复工复产了。”重庆仁真建材有限公司会计蒋远春介绍,2月底,公司以B级纳税信用等级申请了70万“云税贷”无抵押信用贷款,10分钟就完成了贷款申报、审批及放款流程,随后工人陆续检修设备,加足马力复工复产。
70万元、10分钟到账,从重庆仁真建材有限公司这次的无抵押信用贷款经历中不难看出,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多呈现“短、小、频、急”的特点,融资期限短,额度小,还款和贷款的频率高,融资需求急。
小微企业与银行是借贷双方,处于供需两端。从银行业金融机构一端看,在传统信贷模式下,一些大银行面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存在“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的问题;而中小银行发展不充分,难以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信贷渠道。对民企或小微企业的授信难点在于企业经营信息的不透明、不完善,企业资本金不足,信用状况不理想及难以把握,很多小微企业缺少获得融资应有的信息、押品、信用和担保,其自身的风险状况及风险水平阻碍了银行信贷资源的顺畅配置。同时银行也相对欠缺服务民企、小微企业的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因此银行在服务客户信贷需求上出现了重国企、轻民企,垒大户、疏小微的倾向,对民企和小微企业“惧贷、难贷、惜贷”现象随之出现。
除了内部的风险控制,外部监管也是导致很多银行对于民企抱有谨慎态度的原因之一。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认为,银行不敢贷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监管政策偏紧偏严,这导致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商业银行始终面临资本、监管指标、内部风控以及问责机制等指标的重重约束,这显然不利于打通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的渠道,不利于激发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内生动力,使之存在不愿贷、不敢贷问题。
“2018年,公司出口巴基斯坦的新产品获得订单5000台,但时间紧、任务重、流动资金不足,好在公司加入了偃师农商银行‘信用联盟’,银行及时给予了资金支持,保证了如期交货。”去年,对于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河南洛阳大河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来说,“信用”引来了金融“活水”,董事长张建伟对加入“信用联盟”后的收获赞不绝口。
“经济似田,金融似水,信用似渠。水再多、田再旱,没有渠,水流不到田里。”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形象地说。自2017年以来,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通过建立信用评价、企业增信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