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园区建设“信”势力
园区,产业集中、企业集群、人才集聚,是发展现代产业的重要抓手和基础,是产业集聚的主平台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主战场。近年来,各地相继在产业园区开展信用体系建设探索,进一步发挥信用的基础作用,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以信息交换共享为前提、以企业信用评价为依据、以缓解企业融资难为突破口,有力促进园区信用环境的改善,实现了园区政策、金融和信用等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高质量发展的园区“信”势力正在崛起。
——题记
复工率100%!贵州宝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力保年底首车下线;河南郑州临空产业园做好园区运营商,打好“产业服务”牌,护航企业复工路;协助广告企业克难解忧,湖北省广告产业园区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进入5月,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产业园区逐步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寒冬”,恢复活力的园区经济势头正劲。
园区,产业集中、企业集群、人才集聚,是发展现代产业的重要抓手和基础,是产业集聚的主平台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主战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在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园区需要及时转变理念,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从大而全迈向小而精、专业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园区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园区信用体系建设无疑将为“强力引擎”提供持续动力。
近年来,各地相继在产业园区开展信用体系建设探索,进一步发挥信用的基础作用,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以信息交换共享为前提、以企业信用评价为依据、以缓解企业融资难为突破口,有力促进园区信用环境的改善,实现了园区政策、金融和信用等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
高质量发展的园区“信”势力正在崛起。
新势力 新愿景
在新时代背景下,信用园区建设不仅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信易+”重要应用场景和信用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有利于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实力
产业园区,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研发等多种要素的高密度集中地。百度百科显示,产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其类型十分丰富,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物流产业园区,以及近来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各地存在强烈的“腾笼换鸟”“主导产业更替”需求,而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等重要使命,已经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产业园区与智能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技术、新模式加速结合,新基建、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经济形态正依托园区蓬勃发展,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正在加快形成。
1978年我国最早的深圳蛇口工业区诞生,1984年我国首次设立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开放以来,园区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在世界经济中独树一帜。此后,各地产业园区不断涌现,民营园区也相继崭露头角。他们乘着政策“东风”,为中国产业经济发展探索了一系列成功经验与模式,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对外开放、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10月,我国共有各类国家级开发区628家,省级开发区2053家,各类产业园区15,000多个,对我国经济的贡献达到30%以上。
以国家高新区为例,当前,我国169家国家高新区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他们不仅是我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阵地,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部火炬中心今年1月发布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8年底,169家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GDP)达11.1万亿元。国家高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和人才高地,“领头羊”的带动作用明显。
在广州高新区,近期重磅推出的“营商环境10条”和营商环境改革创新99项具体措施,鼓励支持企业家参与制度建设,推进区块链、大数据、AI等技术应用创新,率先衔接国际先进营商规则,企业开办全程“零见面”、0.5天办结……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在包头稀土高新区,包头市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磁材生产车间里,18条生产线全部运转,工人们正紧张地完成永磁组件的组装、检测、包装等工序,赶制订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包头稀土高新区针对企业资金短缺、用工招工难、上下游产业链不畅等困难,打好政策组合拳,通过“一企一策”帮扶,切实解决企业复工复产的痛点、堵点。
在西安高新区,今年以来,先后启动丝路(西安)前海园、“三改一通一落地”架空线缆落地等项目建设;集中开工了1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成功引进中德工业4.0丝路创新中心等13个数字经济项目入驻数字经济产业园。2020年一季度,西安高新区金融业发展逆势增长,实现增加值83.44亿元,占比全市近30%;驻区银行机构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3%,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存贷款余额增长超过15%,实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额62.0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2.62亿元,同比增速110%。
......
单从国家高新区的“成绩单”看,产业园区稳定经济发展的定力强劲可见一斑。
从20世纪80年代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到90年代外向型经济的“集中高地”,再到当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产业园区既是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又是新兴产业的聚集区,发展创新的试验田,更是我国改革开放、体制创新的重要平台。
不容忽视的是,经历4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在新时代背景下,产业园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如何提升“软实力”打造园区“硬核”竞争力。
“一个园区想要长期持续发展,除了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作为‘加速器’条件外,还需要作为‘稳定器’的条件,信用就是一个很好的‘稳定器’。”工作在园区运营一线的北京亦庄盛元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资产运营总监方圆深有体会。
传统的产业园区依靠“地产+重资金”的模式,为企业提供基础的办公场地和设施。但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型、优化升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市场对产业园区的要求,园区发展不再停留在原有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上,进一步演变成“产业+服务+运营”的模式,即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全方位服务机制和运营服务机制。近年来,正有越来越多产业园区将信用纳入其发展规划中,指导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产业园区健康、稳定发展?业内人士分析,信用园区建设不仅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信易+”重要应用场景和信用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优化产业集聚、升级园区服务、创新运营模式的关键,有利于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实力,全面优化园区的营商环境。
大数据 大平台
以专门的融资平台对接企业资金需求,以海量的信用信息为金融机构提供重要参考,实现企业需求与园区发展“双赢”
“‘园易融’平台申请贷款方便快捷,利率还低,500万元贷款对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及时补充了企业急需的现金流,保障了公司的平稳运行,真是太感谢他们了。”苏州工品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激动地说。
苏州工品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苏州工业园区,是一家专业工业产品一站式采购的服务商,在线销售几十万种商品,受到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