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应用赋能 扬州市“警税合作”发展显成效
开展涉税宣传118.4万户次,落实减税降费优惠政策6.5万户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5.2万户次,实施联合办案累计达11宗,增值税发票虚开快反任务量同比下降98.5%……近日,一份扬州市开展“警税合作”的“成绩单”新鲜出炉,展现了扬州市税务局、扬州市公安局在深化数据应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大数据是一座应用广泛的“富矿”,对于研判经济、帮扶企业和防控风险都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扬州税务、公安部门依托“集中数据、集成分析、集合服务”的协同机制,通过对双向交互、共享增值税发票、欠税欠费、暂住人口等18类2400多万条数据信息的有效共享,深入挖掘企业供需对接、营商环境优化、重要风险点排查等应用场景,为加强社会治理和服务市场主体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0年受疫情影响,扬州当地的企业发展一度面临较大困难。为帮助企业应对挑战、渡过难关,扬州税务、公安部门通过大数据手段,积极跟踪企业复工复产进度,科学分析行业经营形势,提前预判产业链循环中的“堵点”,及时制定、调整服务企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同时,全面了解和掌握涉税涉企负面信息,坚持将风险关注点前移,为地方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对于复工复产的企业而言,税费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能够起到重要的降本减负作用。扬州税务、公安部门利用大数据建立综合网格管理体系,精准排查符合优惠条件的企业,“点对点”推送和解读相关惠企政策,并且通过推行“非接触”“不见面”的服务方式提高政策落实效率。今年9月,扬州税务部门通过大数据梳理发现扬州首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期末留抵税额较大,可能存在税费优惠应享未享的情况,便立即安排工作人员电话联系该企业核实情况并指导办理,最终帮助该企业顺利兑现税费优惠“红利”150余万元。
办事多头跑、多次找,曾经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反映较多的问题。扬州税务、公安部门依托“云上扬州”“智慧扬州”等平台,建立实时化数据维护机制,利用“一户一码、一人一证、一码通管、一证通行”的有利条件,优化部门协作、精简流程资料、拓宽网络渠道,用数据共享替代企业的重复提交,同时引导企业办事“多走‘网路’、少走马路”,将办税缴费服务的主战场从“线下”向“线上”拓展转移,不断为企业提供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举措,让“一厅通办、一键咨询、一网办理”成为服务企业的主流。
在融合服务方面,扬州税务、公安部门进一步完善公安派驻税务联络机制,结合身份认证、二维码门牌换发等工作,联合开展涉企法治宣传,积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同时,结合大数据需求分析,开展结对“百强企业”、挂联“千户科创企业”、助力“万户小微企业”行动,为企业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