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医疗保障局“1+2+3”创新“两定”机构信用管理新模式
医保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制度是构建医保基金监管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定”机构管理的重要抓手。如东县医保局通过“构建1套评价体系、完善2大核心机制、打造3种管理模式”,创新“两定”机构信用管理机制,有效提升了县域“两定”机构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水平。
一、一套评价体系,完善“顶层设计”。
一是“记分制”日常管理。建立积分档案,对“两定”机构实行日常记分,根据医保基金监管重点、医保制度履行等要素确定每项指标的赋分标准,以100分作为基准分值按年度记分。二是“清单式”年终考核。将年度重点工作等纳入考核范围,形成考核清单,对于年度记分不超指标且考核优秀的机构纳入升级备选对象,进入综合评定环节。三是“加分项”择优升级。综合考虑“两定”机构服务能力、机构规模等因素,将其作为加分项对机构综合评估,按得分排名择优升级,同时严格控制A级机构数量。
二、两大核心机制,注入“内生动力”。
一是健全守信激励机制。信用等级高的“两定”机构,在总控指标、服务权限上给予放宽,信用等级高的零售药店可优先纳入医保便民药店、国谈药药店,上述机构均以自律管理为主,减少日常监管频次。二是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对医保管理不到位,基金监管理弄虚作假等失信行为,通过减少总控指标、限制病种结算范围、加大日常检查力度等措施实行惩戒,提高失信成本。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协同机制。与卫健委、市监局多部门协同联动,将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及时共享,打通信用信息共享服务的堵点,形成政策合力,放大政策效应。
三、三种管理模式,构筑“全面保障”。
一是实施分级管理。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定点零售药店信用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表示诚信服务信誉好;B级表示诚信服务信誉较好;C级表示诚信服务信誉一般;D级表示未定等级医疗机构,不同等级机构在服务范围、监督管理方式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管理。二是实行总量控制管理。结合“两定”机构服务人次、公众健康需求、空间布局规划等要素严格控制A级机构占比,激励其他机构对标先进、比学赶超,形成A、C级少数、B级多数的“橄榄型”科学结构。三是强化动态管理。对信用等级评价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一年一评,接受社会监督。对信用等级扣分次数较多、连续降级的机构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缓签协议、不签协议直至退出定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