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税务“一网一平台”创建政务信用新高地
近年来,江阴市将涉税信用建设融入社会信用体系,并充分利用信用管税,创新开发全省首个政务服务“一网一平台”,全面构建依法、高效、实用的政务诚信体系,全力打造江阴市税收政务信用环境新高地,促进全市纳税遵从度、诚信度大大提升。
一是制度先行,实现涉税信用评定程序标准化。为确保纳税信用评价规范、合理、准确,江阴市税务局结合多年的税管经验,量身制订《江阴税务局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按制度做到登记、申报、缴税、失信等有效信息综合采集的精准化、常态化,着力打好涉税信用评定工作基础。汇聚“智能+人工”双向采集评价优势,一方面通过金三系统信息比对及风险管理、税务稽查、行政处罚等工作发现纳税人失信行为线索,另一方面通过涉税诉讼、涉税举报及涉税部门信息通报等多种渠道收集纳税人失信信息,实现全面采集,避免遗漏。健全动态信用评价体系,对纳税人提出的异议严格做好补评与复评,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纳税人“信用积分”,最终对纳税人的涉税信用行为进行确认,初步形成“A、B、M、C、D”五个信用序列,去年已为4.79万户企业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
二是分类管理,实现涉税信用运行体系规范化。根据纳税人的不同信用级别,实施分类服务和管理,积极推进纳税信用与其他社会信用联动管理,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氛围日益浓厚。已和相关部门联合认定税收失信黑名单企业7家、环保失信黑名单企业1家、失信被执行人企业4家、失信被执行人个人16人并进行公示,依法与市发展改革委、工商、公安和文明办等部门进行联合惩戒,实施禁止高消费、限制融资授信、出国出境等措施,让失信纳税人步步难行。与市工信局签署《税收协同共治合作备忘录》,扩大纳税信用等级的增值利用,并先后与市农商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合作推出“税信贷”、“云税贷”、“税e贷”等产品,去年通过“税银互动”为全市360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6.1亿元,让企业的纳税信用变为融资贷款的“真金白银”。
三是打造平台,实现涉税信用遵从提升智能化。为实现纳税信用“可视化”,运用税收大数据,在全省率先开发了政务服务“一网一平台”(即江阴政务服务网与税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平台),依托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工程架构和第三方平台等采集纳税人信息。政务服务网实施涉税信用查询、涉税风险提示、信用反馈、分类辅导等有针对性的遵从服务策略,提高征纳交互效果,督促纳税人自我纠正、提前防范,上线以来共推送2000条低等涉税风险提醒,进一步降低了涉税风险,提升了信用遵从;评价指标平台对包括涉税信用环境在内的税收营商环境进行主观与客观评价,从而形成“提醒—分析—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一网一平台”运行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中国税务报》、《江苏新时空》、《新华日报》等媒体也对该项创新成果进行了集中报道。
江阴市还将依托“一网一平台”系统,进一步构建信用管税治税的框架体系,按时、依规向市信用办等相关部门推送案件信息,积极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落实联合惩戒措施,全面引导纳税人自觉纳税遵从,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减少税务机关执法成本,先行先试探索行业政务诚信建设经验,为提升全市信用营商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