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信用的新型社会信用体系可以建立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征信方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信用主体开展“信用画像”,并应用于政府监管、数字经济发展以及惠民便企服务等领域。构建新型社会信用体系需要建立相关推进机制,与传统社会信用体系进行有效衔接,同时加强对新型社会信用机制的政府监管。
人类已进入信息—物理—社会(Cyber-Physical-Social systems, CPSS)三元要素的深度融合阶段,智慧社会是人工社会系统与现实社会系统虚实交互、协同演化和闭环反馈而构成的一个平行系统。智慧社会作为一种新的技术社会形态,既具有技术的向度,也具有人的向度。 一方面,智慧社会高度依赖海量社会传感器网络、高性能分布式计算、知识自动化技术、虚实互动的平行系统等技术,致力于建成数字化、网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的社会; 另一方面,智慧社会又超越技术范畴,倡导信息技术、个人、社会三方面的螺旋式发展,更加凸显“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从而实现复杂社会系统的合作治理、精准治理和智能治理。智慧社会的来临对社会信用带来了深远影响,不仅对传统社会信用体系提出了挑战,而且为新型社会信用体系的产生带来了重要机遇。 智慧社会对现有社会信用体系的挑战。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早期的信息社会相比,智慧社会呈现出新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现有社会信用体系形成巨大冲击。 一方面,智慧技术的发展将冲击传统社会信用模式。例如,信用在早期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种社会机制,但是智慧社会应用各种智能设备(如RFID感知设备、穿戴式设备、智能手机、社交平台等),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高度透明,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大降低。又如,智慧社会可以大规模自动采集和实时分析评估数据,而信用机制也与各种应用场景紧密结合,使得征信、评信、用信逐步融为一体,传统社会信用模式受到冲击。 另一方面,智慧社会与传统社会相比在社会形态、社会结构、社会行为及交易场景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社会信用体系难以支撑智慧社会的有效运转。例如,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使得“离场”交易、“不见面”交易成为新常态,应用于在场交易的法定货币很难满足新型网络交易的需要。又如,人们高度依赖于各式各样的互联网平台(如淘宝、微信等),使得这些平台企业拥有大量数据,它们甚至要政府、银行等传统征信机构拥有更多话语权,有可能形成“数据垄断”。此外,网络空间成为们生活及工作的新“场域”,由此产生的刷单、炒信、恶意差评等在线信用问题比线下信用问题更加复杂,更加难以监管。 智慧社会催生新型社会信用体系。由于传统社会信用体系无法满足智慧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需要,亟需构建与其社会技术结构相适配的新型社会信用体系。智慧社会将催生新型社会信用机制,这既有技术的驱动力,也有应用场景的拉动力。 一方面,智慧社会为新型社会信用机制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智慧社会的核心技术要素是数据和数学算法,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恰恰提供了新型社会信用机制的生成条件。 例如,区块链技术利用去中心化的多点记账技术、由数学算法构成的共识机制等技术,创造了一个可以避免人为操纵和篡改的信用证明体系,促使信用脱离了第三方中介(如中介人、政府、银行、第三方征信服务机构等)的信用背书。又如,智能合约提供一种协调社会关系的新方式——在过去,交易双方因某一方违约而产生纠纷时,传统的解决办法是诉诸法律,然而在智慧社会中,智能合约根据预先设定条件触发计算机程序,机器自动完成数字资产交易,毋须人工干预和法律裁决。这一过程实质上是用数学算法消解了法律的仲裁角色,为新型社会信用机制的产生提供了技术保障。 另一方面,智慧社会也为新型社会信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场景。例如,共享经济中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如以租代售、以租代买等)以及大众广泛参与,增加了责任划分的难度,而新型社会信用机制通过交易数据全程追溯和不可篡改,降低了上述风险。又如,平台企业掌握了大量经济交易和社会交往数据,而新型社会信用机制通过分布式账簿实现信息公开透明,打破了平台企业对信用信息的垄断,有利于政府监管和公众监督。此外,数字经济中“离场”交易日益增多,新型社会信用机制借助智能化信用画像,不仅可以深入全面了解交易对象,而且可以提前进行信用风险预警。 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关系信用和契约信用两种社会信用机制。其中,关系信用产生于农业社会,以个人声誉背书,作用于有限地理空间的熟人社会,如赊购赊销。契约信用产生于工业社会,以政府、银行等第三方机构背书,作用于不同地理空间的流动性社会,如单位介绍信、信用卡消费。在智慧社会,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将催生一种新型社会信用机制——系统信用,它是以大数据和复杂数学算法为基础,作用于人工社会系统与现实社会交织共融的广域社会空间。系统信用的作用原理。信任是社会信用的基础。一般而言,了解合作对象信息、有效监督、对违约行为进行制裁被视为产生信任的重要条件。 一是完备信息。在农业社会,人们通过密切交往获取足够多的合作对象信息;在工业社会,人们通过第三方(如中介人、政府或银行等)提供担保再与合作对象签订协议,而第三方通常会掌握完备的合作对象信息。 二是有效监督。在农业社会,大家生活在范围较小、关系紧密的社群中,自己直接监督合作对象行为;在工业社会,由于社会流动性增加,人们通过更规范的社会机制(如政府、银行征信机构等)进行监督。 三是制裁违约行为。在农业社会,违约者的声誉受损,其他社群成员很难信任他并与之打交道;在工业社会,违约者将受到法律法规的严厉制裁。上述三种机制保障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信用。 区块链技术不仅是一种技术创新运动,而且使得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因此被视为开启“新信任时代”的一种颠覆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