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物流“信”航标

发布时间: 2020-06-18  来源: 中国信用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有人说,物流是文明的一种标尺,因为它追求用最小成本和最短时间完成物质在空间上的转移;物流能力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国力的标杆,强大的海陆航运能力由此彰显。近年来,快递业这一物流的重要分支异军突起,已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巩固物流降本增效成果,增强物流企业活力,提升行业效率效益水平,畅通物流全链条运行,物流业信用体系的支撑作用毋庸置疑。当下,随着物流业信用时代的加速到来,“信用”正成为引领物流业降本增效的新航标。

  ——题记

  高速公路上,一辆辆集装箱卡车疾驰而过;在港口,塔吊密集挥舞,大型货轮来回穿梭;一声鸣笛,满载货物的班列从站台缓缓驶出;停机坪上,全货机航班数不断增加;社区街道间,快递小哥将一个个包裹送至收件人手中……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供给、一头连着消费需求,水陆空接力运输的繁忙景象勾勒出我国物流业加速前进的良好态势。

  今年前两个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春节假期延长,企业延期复工,物流运输需求减少,导致快递物流指数、公路货运量、快递量等物流指标均出现断崖式下降。随着复工复产的加速,数据显示,3月开始,物流业景气指数持续平稳回升。伴随着物流业迅速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我国经济重启也按下“快进键”。

  在我国《物流术语》中,物流被定义为商品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的相互结合。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为经济要素流动、疏通上下游产业链提供基础性支撑,被称为观察经济的“晴雨表”。同时,作为物流中零散、快速、精确派送部分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快递业伴随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发展迅猛,已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行业信用缺失现象愈发凸显,市场主体“小、散、乱”,违法、违规、违约行为频现等现象引起交易成本增大,影响社会效益,制约物流业健康发展。

  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抓手。物流信用体系的建设将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环境,而监管难以触及的环节,信用体系也将发挥巨大作用。

  从蹒跚学步到跨越式发展

  物流业加快转型升级

  从人力肩扛手提的“苦力活”,到自动化智能化运营的“人机协作”;从大宗货物运输,到小额网络购物;从单一运输方式,到多式联运……随着运输装备和信息技术的加快应用,我国快递物流服务质效日渐提升。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物流相关法人单位40万家左右,从业人员超过5000万人,2019年社会物流总额达到近300万亿元,并且继续保持着增长态势。

  今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中国信用》杂志记者注意到,“物流”“快递”已连续多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2015年“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大型农产品批发、仓储和冷链等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努力大幅降低流通成本”,2019年“清理规范各类涉企收费,推动降低用能、用网和物流等成本”等。快递物流发展的脚步和期待日渐清晰。

  我国现代物流业“蹒跚学步”历史并不长,改革开放大潮兴起,物流概念才被引入。自上世纪80年代起,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传统国有流通和交通运输企业涉足现代物流,民营物流企业应运而生,物流市场形成了国有、民营和外资合资企业“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积极推动物流业发展,发布各项物流业国家标准,进一步助力行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快递业这一物流的重要分支异军突起,市场规模不断扩张。上世纪90年代初,早期民营快递企业显现雏形,主要运送海关报关单、商业合同等。2003年淘宝网成立以来,我国电子商务业迅速壮大,民营快递业借助这一东风,主营业务从报关单等公司件转向了“淘宝件”以及其他电子商务的快递件。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逐步形成了快递业的“通达系”。

  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一环,物流行业贯穿一二三产业,是促进供给与消费相匹配、相协调的核心环节。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把物流业提升到基础性、战略性高度。2016年以来,国务院及政府有关部门密集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放管服”改革。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在“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为新时代物流业和现代供应链发展指明了方向。201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在127个城市布局建设212个国家物流枢纽,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

  自此,我国物流业进入从“物流大国”到“物流强国”的创新发展新阶段。

  一组数据足以见证我国物流业从无到有,从无序到有序的跨越式发展历程——全社会货运量从1978年的32亿吨增长到2019年的462.24亿吨,公路货运量及周转量位列全球第一,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十多年来保持世界第一,快递业务量突破600亿件,连续6年稳居全球第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业不仅对产业升级、流通业改革、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为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和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近年来,科技应用引领物流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日趋明显。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加快应用,物流业务实现全链路在线化和数字化,为企业智能化转型奠定重要基础。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无人驾驶、无人码头等智能装备使用场景增多,人工智能技术在物流领域逐步落地。平台经济日益兴起,在整车运输、城市配送、航运货代等领域涌现了一批整合零散资源、活跃用户数领先的平台型企业,市场集约化、规模化明显增强。

  在物流业转型升级、新旧模式并存、业态重塑的关键时期,也伴生了一些新的不合规运营问题,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行业公信力、认可度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业内人士和专家表示,经过40年发展,我国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具规模,规模总量居世界第一。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物流运行质量和效率不高、服务供给能力不强、基础设施联通不够、创新能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协调等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些问题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物流强国”的建设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立健全物流业信用体系,可以有效约束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促进物流业加快转型升级。同时,对于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

  从草莽发展到愈加规范

  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蜕变

  不多交钱货就消失;物流专线公司跑路,商户货款无法收回;无证经营,不遵守市场准入规则……回顾物流业发展历程,一些不规范、不合理的乱象制约着其发展,亟待行业各方共同探索建立信用约束机制。

  山东德州的李先生近日就遭遇到这种“黑物流”。李先生一批发至四川乐山的货,发货数日后仍迟迟没有送到,不仅如此,李先生还接到威胁电话,而威胁他的正是他从网上找的“低价”物流公司。

  无独有偶,广西袁先生最近也遇到类似的事,不同的是,他的货物目前在广西,而“黑物流”向他索要金额,从3万到后来的2万元,袁先生跟同行交流得知,不少同行都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