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各地“信易+”惠民便企先进做法之一——盐城市3个项目

发布时间: 2022-05-16  来源: 省信用办  浏览次数:
分享到:

近年来,我省各地大力推进信用惠民便企,在“信易+”场景开发与应用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盐城市3个“信易+”项目予以推广。

一、信易+采购

(一)主要做法

为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落实守信激励机制,盐城市以“信易购”应用场景为抓手,推进政府采购领域规范应用第三方信用报告,逐步完善政府采购领域信用体系。

2020年,盐城市财政局会同市公管办、市信用办出台《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应用第三方信用报告建立“信易购”应用场景的通知》(盐财购〔2020〕12号),召开政府采购运用第三方信用报告工作推进会,鼓励采购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运用第三方信用报告,支持企业发展。

2021年,盐城市财政局会同市公管办、市信用办出台《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应用第三方信用报告落实“信易购”应用场景的通知》(盐财购〔2021〕19号),要求采购人应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运用第三方信用报告,支持企业发展。文件规定,采购人对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依据标准规范评定为AA级及以上的政府采购供应商(需在签订采购合同前提供信用管理部门备案的第三方信用报告,且信用报告通过“信用盐城网”可查实),免收履约保证金或降低履约保证金缴纳比例,免费提供电子采购文件,并在采购文件中明确。

2022年,盐城市财政局会同市公管办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的通知》(盐财购〔2022〕6号),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降低供应商投标成本、落实政府采购资金预付制度等十条政策规定和要求,为各类守信主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二)工作成效

近年来,盐城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将“信易购”应用场景由鼓励改为执行,运用范围由市区推广到全市,运用环节由采购后扩展到采购前,第三方信用报告在政府采购领域的运用力度不断加大。截止2021年12月,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累计对1000多个市级政府采购项目实施信用审查,在500多个市本级政府采购项目中运用第三方信用报告,签署信用承诺超2000份,归集全市政府采购供应商信用承诺信息1865条,归集采购人信用承诺书144个,免费提供电子采购文件794个。通过作出投标人信用承诺和提供信用报告,减免投标保证金2.2亿元,免收AA级及以上的政府采购供应商履约保证金4200多万元。

二、信易+维修

(一)主要做法

2021年,盐城交通运输部门结合信用等级评定和公路治超情况,在大市区范围内创新构建“信易修”守信激励场景应用,为信用状况良好的维修企业和货运企业搭建合作共赢平台。给维修企业带来更多生意的同时,以维修费用优惠激励广大货运企业诚信守法经营,进一步杜绝超限超载行为。

“信易修”应用场景秉持“政府主导、部门推动、企业参与、社会共建”的运作机制,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推动,维修企业主动让利,让信用状况良好的货运企业享受到车辆维修保养费用优惠,实现维修和货运企业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树立“诚信有价、守信有益”的风尚。

1、持续优化实施方案。先后两次召集大市区有关货运和维修企业代表进行座谈,征求并听取企业意见,优化“信用+汽修”实施方案,严格设定“信易修”参与条件和优惠范围。2021年8月印发《在市区道路运输领域试行“信易修”活动实施方案》,明确货运企业应优先到项目确定的维修企业进行车辆维修保养等作业,维修企业必须给予货运企业车辆维修保养等费用至少10%以上优惠。

2、严格筛选参与对象。在推进“信易修”场景建设过程中,要求货运和维修企业必须具备一定规模,近两年信用等级评定至少为AA级以上,且自企业成立以来无擅自改装车辆、超限超载运输行为。盐城交通综合执法部门实时跟踪相关企业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综合利用超限检测站称重、“百吨王”溯源、群众投诉举报等数据开展分析研究,坚持把好诚信货运企业资质关。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定大市区8家维修企业和43家道路货运企业作为首批场景共建参与对象。

3、建立动态评估机制。2021年9月,相关企业签订“信易修信用承诺书”同意通过盐城市县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生成激励对象管理档案,建立健全激励对象跟踪评估和动态管理机制。在日常管理中,准确记录激励对象的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及时办理涉及“信易修”激励对象的有关投诉举报或异议申请,发现激励对象存在违法失信行为的,经调查核实,移出激励名单,并对外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二)工作成效

截至目前,盐城大市区共有8家机动车维修企业和14家货运企业入选“信易修”场景激励名单库,惠及普货运输车辆196辆。

在交通运输领域推广“信易修”应用场景,激发监管对象诚实守信的内在需求,在源头上为超限超载运输监管注入活水,引导形成“信用有价值,守信有力量”的良好氛围,让更多行业诚信主体享受到信用交通的红利,进一步提升公众对信用交通建设的获得感。盐城交通“信易修”应用场景也作为2021年江苏交通运输“信易+”守信激励项目案例之一,被《中国交通报》登载。

2022年,盐城交通运输部门将继续深化“信易修”场景建设,开展第二批项目合作对象认定,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合作对象叠加“信易批”等激励手段,为相关企业提供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同时,主动与其他部门对接,试点推动联合守信激励,帮助受新冠疫情影响的企业纾困解难,努力将“信易修”打造成盐城市公路信用治超品牌。

三、信易+优学

(一)主要做法

“信易学”项目依托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由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含预科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1、工作流程:申请学生应同时满足国籍、学籍、户籍、信用、家庭情况等条件,信用方面需诚信守信、遵纪守法。就读于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学生,若家庭经济能力难以满足其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基本支出的,可在高中阶段进行预申请。

首次贷款的时候,借款学生和共同借款人需要一起前往双方户籍所在县级资助中心办理。续贷的时候,借款学生或共同借款人任何一方持相关材料到原县级资助中心办理即可。

2、实施主体: 国家开发银行、盐城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3、支撑平台:学生在线服务系统(www.csls.cdb.com.cn)。

4、获益方式和获益内容:学生在读期间利息全部由国家财政补贴。学生毕业当年不再继续攻读学位的,在5年还本宽限期内只需偿还利息。如学生毕业后剩余还款期限小于5年,则按《借款合同》内约定的还款计划还款。学生毕业后,在还款期内继续攻读学位的应及时向县级资助中心提供书面证明,审核通过后,可继续享受贴息和还本宽限期。贷款到期日期不变。

5、破解难题:助学贷款回收,因高校学生毕业后就业城市的变更会引起原有联系方式变更,加之学生就业的压力等因素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够按时还款,针对此类情况,县级资助中心要加强与学生毕业高校配合,主动与生源地的户籍管理、乡镇村居对接,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完成助学贷款回收工作。对存在不可抗拒自然力造成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况,建议放贷银行能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对恶意拖欠的人员纳入个人征信。

6、该项目属于政府部门运作机制。

(二)工作成效

个人征信系统建立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借款人逾期不还银行贷款将被记录到个人征信系统中,各商业银行通过查询个人征信系统能够掌握该借款人的贷款偿还状况。通常情况下逾期不还的借款人很难再从各家银行获得新的授信。借款人需高度重视,维护自身信用,才能充分享受到守信激励的好处,防止失信惩戒。

助学贷款发放方面,2021年全市共发放国家补贴信用助学贷款3118 万元,3339 名信用记录良好生源地大学生获益。助学贷款回收方面,2021年全市各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人次计算总体回收率达97.61%、按金额计算总体回收率达90.24%。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人次回收率达到100%的地区是阜宁县,其他各地回收率均在93%以上。

盐城市教育局以“人性化、高效性、便捷性”服务为宗旨,提前做好助学贷款政策讲解宣传及贷款流程发布工作,发挥社会信用建设助推作用,做到应贷尽贷,全力保证盐城市学子充分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红利,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