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经开区多措并举助企增信打造产业发展诚信高地
近年来,镇江经开区以创新信用应用为突破口,实现信用价值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全链条渗透,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的源头动力,为市场环境构筑坚实的诚信防线,为失信企业提供再生通道,激发“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乘数效应,实现信用治理功能效用最大化。
一、信用赋能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为有效加大对守信主体的融资支持力度,切实提高企业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经开区创新推出“园区保”综合金融服务,在服务对象准入环节应用信用审查,要求申请企业无不良信用记录,帮助企业以“信”换“贷”,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截至目前,“园区保”已累计发生担保业务439笔,累计担保发生额28.35亿元,担保费率由1.5%进一步降至0.7%,满足了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并降低了融资成本。同时依托“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发动乡镇(街道)、村(社区)及银行机构力量参与企业走访,推广应用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实现政策、资金、服务的直达互通,切实解决区内9000余户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
二、信用赋能监管执法,强化失信约束
经开区将信用监管理念融入行政执法过程,创新开展“信用+执法”渐进式监管。结合日常检查、年报催报、双随机抽查等工作,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分类别对企业进行合规指导,引导企业加强内部信用合规管理。基于企业信用等级越高、排查中发现问题概率越低的特点,将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全面融合,深入开展差异化、专业化、精准化监管。根据通用及专业领域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有效提升部门联合监管效能,切实减少对经营主体的干扰,不断释放信用制度红利,实现监管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2024年度,经开区结合信用分类结果共制定双随机检查任务129个,抽取检查对象1510户,各监管部门应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的抽查事项比例为100%。
三、信用赋能重塑形象,助力企业再生
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修复信用就是修复生产力。近年来,镇江经开区信用办构建“部门协同、条块联动、主动帮扶、依法依规”的修复路径,完善“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件通用”信用修复机制,最大限度简化修复流程,解决企业重复申请、多头申请难题。组织失信企业参加信用修复培训会,普及信用制度规范、失信惩戒措施、信用修复流程等相关知识,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主动开展信用修复帮扶指导,鼓励违法失信企业主动纠错、重塑信用,全面增强企业守法经营意识。开展严重失信专项治理,通过部门联合执法、府院联动清理、基层组织参与、企业诚信互商、严重失信“执转破”等助力严重失信主体退出。2024年经开区共举办三场次信用修复培训,常态化指导企业完成信用修复,确保“应修尽修”,实现高频失信企业清零,严重失信主体退出26家,严重失信占比降至0.0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