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四位一体“精准滴灌”以信用服务赋能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7-16 14:58  来源: 南通市信用办  浏览次数:
分享到:

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将信用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聚焦“信用赋能治理”,构建“数据赋能、机制创新、执法亮剑、服务升级”四位一体信用服务体系,为打造规范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信用支撑。

一是数据筑基,构建全周期信用监管体系。通州区紧扣 “数据驱动转型”目标,以数据整合为基础,着力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依托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归集登记注册、行政处罚、质量抽检等数据信息32826条,精准绘制企业“信用画像”、建立“信用数字档案”;通过实地走访重点企业、召开行政座谈等方式,深入掌握市场主体信用服务诉求,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在此基础上,分级分类实现重点行业监管全覆盖,通过智能预警推动2000余家市场主体靠前解决地址异常、年报公示等失信风险问题,清理异常“僵尸”主体1400余家,有效降低企业违规失信风险和成本。

二是机制创新,打造信用治理标准范式。通州区以机制创新为突破,不断完善信用治理流程,实现执法与服务无缝衔接。牵头制定《经营主体信用维护手册》,规范经营异常名录管理、信用修复等3大类13项信用监管工作流程;构建“短信提醒-电话确认-实地走访”风险防控三级体系,精准预警失信风险;严格落实“三书送达”制度,在行政处罚环节同步告知信用修复途径、条件及流程;实施“信用修复容缺办理”,对材料暂不齐全但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正常办理、限期补正,切实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推动信用治理迈向标准化、规范化。

三是服务增效,释放信用赋能乘数效应。通州区深化服务创新,以“减负担、优体验”为目标,释放信用赋能叠加效应。实施“轻微失信容错”和企业年报失信修复“免审即享”机制,对轻微违法主体免罚轻罚,对未年报主体轻微失信情形简化补报及修复流程;深化部门协同联动,推行并联修复模式,整合多类型失信行为修复,推动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实现“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今年上半年,累计办理处罚信用修复、地址异常信用修复和年报异常信用修复600余家次,“容缺办理”服务企业超200户,为12家市场主体靠前解决招标受限、融资受阻隐患,“轻微失信容错”惠企减负超千万元。家纺等重点领域投诉量稳步下降,网络直播营销违法情形持续减少,市场主体满意度持续攀升。

通州区将持续深化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创新服务模式,以更精准的信用监管、更高效的信用服务,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